首页 >
/ 发展成果 / 智库观点
>文章详情

热点锐评|从统一大市场建设机遇,看浙江如何找准“快车道”、搭上“顺风车”

信息来源:省工信院 | 发布时间:2025-01-14 11:49:03

一、热点聚焦

1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发改体改〔2024〕1742号)的通知,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融合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提供指引。此举标志着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自2021年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3次会议部署以来,经过3年多的系统谋划后,从顶层设计变成更为具体的行动纲要,也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正在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对地方来说,要充分理解和拥抱这一重大变化,顺势而为,切实摒弃过去较为倚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市场分割主义行为,找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搭上“顺风车”。

二、锐评睿见

近年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和世纪疫情冲击,特别是外部压力持续加大和内部困难挑战增多的复杂严峻背景下,党中央审时度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为主线,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出台了系列基础性制度安排,彰显了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去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并专门就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做出改革部署,提出要重点聚焦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培育内需体系、完善产权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等重点改革任务。此次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统一、一个破除”,“五个统一”具体包括市场基础制度和规则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基础设施高标准联通、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一个破除”指的是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

总的来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拥有超大规模且增长潜力巨大、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的大市场。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作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一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要意义:一是高水平支撑新发展格局。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体系,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卡点难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也是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市场的共同特征。二是更好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通过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显著降低商品、要素流动的制度性壁垒,使得资本、劳动力、技术和数据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更加有效的配置,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实现优胜劣汰功能。三是有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统一大市场包含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可以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显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出清,从而提升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对浙江而言,作为全国领先的经济大省、市场大省、改革大省,如何在新形势下,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科学高效把握统一大市场建设带来的机遇,有效应对可能潜在的短期风险和转型阵痛,特别是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既是浙江坚定扛起“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也是浙江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具体的,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加快产业结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浙江可以借助统一大市场,打破地域限制,放大浙江产业优势,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例如,浙江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可以与云南、贵州高水平协同,建设研发制造应用推广一体化的全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先导区。另一方面,浙江可以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和竞争压力,倒逼浙江传统制造业如纺织、服装、汽配、五金等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强化“质量+”“品牌+”“标准+”“可靠性+”,加快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攀升至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努力实现“老树发新芽”。例如,“AI+”背景下,杭州丝绸、绍兴纺织、金华五金、台州橡塑、温州汽配等企业可以利用统一大市场的大数据资源,精准把握全国消费者的时尚需求,加速向时尚设计、智能制造方向转型。

(二)推动要素市场培大育强,因地制宜布局新质生产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提出要全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续接政策,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浙江的省域比较优势和省内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和创新活力强省,凭借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先行优势,能够更好地吸引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有利于浙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譬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等,通过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和优惠政策,可以进一步吸引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东北等地的科研团队和高科技企业入驻,加强跨区域的产学研合作,形成各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基于全省内部视角来看,长期困扰浙中和浙西南地区的高端人才异地社保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充分流动,有利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开拓内需市场,更高水平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水平开启商品和服务市场,将进一步激发内需市场活力,为浙江众多外向型企业“出口转内销”提供了良好契机。浙江外贸企业可以利用统一大市场所搭建的制度规则和商贸流通体系,将产品更高效地推向国内各大城市和农村市场。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意识到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国内市场的争夺以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主,也将更多转向行业、平台、区域的系统竞争,容易出现“不进则退”局面。对此,浙江必须要加快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链主型企业、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巩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此外,关于“远洋捕捞”等违规异地趋利性执法的打击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这也有利于浙江民营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和“引进来”。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统一大市场背景下,过去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倾向的市场干预行为和区域优惠政策将逐步淡出,而营商环境“好不好、优不优”则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的“胜负手”。浙江作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先行省,领先优势明显,但也仍存在较大优化提升的空间,特别是依靠过去“先行先试”所形成的制度红利将逐渐弱化,制度创新成果被复制推广的周期大幅缩短,专项政策更多转向普惠政策。对此,一方面,浙江要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推动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意识到营商环境作为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立体性、动态性、根植性,立足浙江历史人文底蕴和产业禀赋、创新禀赋、生态禀赋,持续深耕数字化改革、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共同富裕先行等特色亮点,努力打造形成一套难以复制的综合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