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发展成果 / 智库观点
>文章详情

两会聚焦:“具身智能”浪潮下,浙江积极抢滩PEEK等轻量化材料赛道

信息来源:省工信院 | 发布时间:2025-03-24 17:53:46

一、热点聚焦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当“具身智能”首次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这场智能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革命已从实验室跃入国家战略视野。

从1月宇树H1“秧Bot”扭出“赛博顶流”,到2月宇树G1“功夫Bot”720度回旋踢惊艳世界,再到3月魔法原子的小麦化身电视台主持人并进驻江苏广电总台北京演播室参与“两会”报道……这些重达几十公斤的钢铁之躯体,每个关节都跳动着轻量化材料的科技密码——以PEEK为代表的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正从幕后走向聚光灯下。

二、锐评睿见

在“以塑代钢”“轻量化”的背景下,PEEK材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具备多领域替代金属、陶瓷等传统材料的可能。近期,PEEK材料因其材料稳定性成为人形机器人关节、轴承、齿轮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和轻量化设计的首选材料,可适用于机器人机械臂、关节连杆等多个部位,又满足机器人的负载、灵活性和稳定传动的需求。

一是政策破冰:解码具身智能的“骨骼密码”。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完美物理载体,对材料性能提出苛刻要求:既要承受伺服电机每分钟3000转的扭矩冲击,又要在-40℃至220℃极端环境中保持结构稳定。近期,特斯拉的Optimus-Gen2二代人形机器人通过PEEK材料的应用,实现了重量减重10公斤、行走速度提升30%、平衡能力显著增强;波士顿动力的Atlas人形机器人在关节模具中使用了PEEK-石墨烯复合材料,实现扭矩密度提升30%、液压负载降低20%——这种指数级效益正推动轻量化材料从辅助角色跃升为核心竞争力。

浙江在《浙江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中,明确将聚苯硫醚、酚酞基无定型聚芳醚酮树脂等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纳入省级应用示范推广工程。这种战略预判与全球产业趋势形成共振:据Emergen Research测算,全球机器人对应的PEEK材料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突破12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约6.8%。当山东君昊宣布6000L聚合釜一次性投产成功、沃特股份官宣千吨级PEEK产线正式投产时,山东、广东、浙江等材料大省间的PEEK产能布局战已然打响。

二是浙江解法:构建材料创新的“热带雨林”。在环杭州绿色石化产业带,一个“化工原料开发—材料合成与改性、型材加工—中试验证、应用场景示范”的创新闭环正在形成。中欣氟材DFBP(氟酮)产品已通过特斯拉供应商认证,镇海炼化具备乙二醇等化工原料批量供应能力。这种“化工基因”优势使浙江具备从单体合成到复合改性的全链条掌控力。同时,鹏孚隆、科惠医疗、万邦德等企业将PEEK材料引入医疗植入器械,如科惠医疗自研的PEEK带线锚钉成功获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准20233130787)、国内第二家,浙大邵逸夫医院、浙大口腔医院已开始验证鹏孚隆医疗植入级PEEK材料生产的脊柱融合器、颌面骨等,为PEEK材料及其产业链应用、迭代提供了真实的试验场。

浙江基本实现PEEK技术“自主创新”。材料技术研发环节,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持续跟踪、技术创新,正努力改写PEEK材料改性、成型工艺等方面的游戏规则。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通过与凯盛新材等企业共同开发CF/PEKK热塑性预浸料,满足自动铺丝铺带、缠绕、模压、拉挤等工艺要求,实现PEEK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医疗、汽车等高技术领域的轻量化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等的成型制造。正是这种“高校院所原始创新+企业工程转化”的协同模式,撕开了国外技术封锁的裂缝,助推浙江奋力竞逐轻量化材料赛道。

三是破局之道:跨越成果转化的“纳米鸿沟”。据不完整梳理,浙江PEEK材料领域的专利总量约320余项,仅次于江苏、广东,占全国PEEK类专利申请总量的7.6%。但这些技术成果大部分倒在工程化验证的门槛前。要跨越从克到吨、从厘米到千米的产业化鸿沟,需要构建全新的转化机制。鹏孚隆建立的“浙江省特种聚合物材料重点企业研究院”模式提供启动:联合省内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形成联合体,打造“材料研发-医疗器械开发-检验检测-临床试验-注册”的产学研医检联动生态,成功缩短PEEK材料的验证导入周期。

浙江拟出台《浙江省新材料中试平台发展和中试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从专项政策支持轻量化材料中试验证为切入口,搭建连接实验室与车间的“技术渡轮”,加速技术成果走下“生产线”、迈向“市场化”。

站在具身智能与新材料革命的交汇点,浙江的产业棋局已超越单一材料研发的维度。当未来的机器人在暴雨中抢险、在废墟上救援时,支撑它们轻盈身躯的,或许是来自浙江制造的新材料密码。这场由企业主导、政府扶持、产学研联动的材料革命,也将成为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点,助力浙江增强AI时代高端制造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