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发展成果 / 智库观点
>文章详情

热点锐评|一季度浙江经济数据新鲜出炉,充分展现“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担当

信息来源:省工信院 | 发布时间:2025-04-23 14:29:40

一、热点聚焦

2025年4月21日,浙江省政府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23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8249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3653亿元,增长5.7%。浙江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充分展现“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工业经济方面主要有以下积极亮点。工业引擎强势驱动。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为78.9%。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通用设备等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8%、18.2%和9.9%。民营经济扛鼎担当。去年,浙江民营经济总量达6.1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67.4%。今年一季度,其延续亮眼表现,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8.5%。浙江民营企业进出口1.05万亿元,增长8.4%,占全省外贸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至81.1%。开放型经济逆势突围。一季度,实现货物进出口12932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9708亿元,增长11.1%。新质生产力蓄势成潮。今年以来,杭州众多科技企业的“出圈”也让浙江的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2%、13.1%、10.3%和10.0%。

二、锐评睿见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签署的《对等关税实施框架》与《小额包裹关税调整令》,“对等关税”政策通过制度性关税壁垒与技术封锁,加速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结构性脱钩”。浙江省作为对美出口大省,需在战略层面构建系统性应对框架,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浙江的“挑大梁”不仅是速度,更是质量。

1、新质生产力布局:构建“三圈层”产业生态体系。聚焦绿色石化、现代纺织、高端装备和现代物流等赛道,推广桐昆集团“PTA-聚酯-纺丝”全流程零碳技改模式等案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赛道,依托杭州医药港、宁波前湾新能源汽车基地,重点突破车规级芯片、生物合成试剂等“卡脖子”技术,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焦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高端软件、生物制造、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赛道,支持杭州未来科技城建设人形机器人测试场、嘉兴氢能储运装备中试基地,加快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

2、研发能级跃迁: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打铁还需自身硬,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鼓励各地制定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对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高于5%的企业,鼓励各地纳入科技计划支持清单强化要素保障。健全省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考核机制,“一企一策”制定任务书,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不可替代性,掌握更多的商业话语权。

3、供应链韧性重塑:构建“双循环”枢纽节点。支持培育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支持企业将浙江总部打造成为全球运营管理中心和设计研发中心。实施外贸龙头企业培育“蛟龙行动”,支持中小外贸企业上规升级,培育一批专业化、潜力型外贸主体。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投资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引导企业海外抱团发展。支持企业合理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拓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带动产品、装备、标准有序“走出去”。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推动新一轮产能格局优化等措施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设备更新攻坚:激活“存量焕新”乘数效应。调整优化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更加聚焦支持工业重点行业设备更新示范等项目。发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金融工具引导,融资租赁支持设备更新投放超400亿元。支持宁波市、嘉兴市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结合“两新”“两重”工作落实,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