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发展成果 / 智库观点
>文章详情

热点锐评|浙江并购浪潮奔涌:民营资本弄潮,产业升级正当时

信息来源:省工信院 | 发布时间:2025-07-25 10:20:14

一、热点聚焦


近年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2024年以来,陆续出台《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315”新政)、《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科八条”)、《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购六条”),并购重组市场获得持续政策支持。政策暖风劲吹之下,浙江并购重组市场重新焕发蓬勃生机。据同花顺数据库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省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498起,稳居全国第二,民营资本参与并购比重达70%以上。在这片民营经济沃土上,资本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产业版图。


二、锐评睿见


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逻辑正成为本轮并购热潮的最强引擎。在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技术迭代与市场整合的迫切需求推动着企业主动出击。产业升级主线下,3大机遇赛道格外亮眼:


聚焦主业的横向整合进程持续加速。浙江的并购重组大多以横向并购为目的,众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实现市场份额提升、成本降低、产品品类丰富以及产业资源整合,与主业形成协同效应。例如,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整合管控实现对17万片/月8英寸硅基产能的一体化管理;博创科技完成对长芯盛的收购,加码下游数据通信、消费及工业互联领域;杰华特拟收购天易合芯,完善模拟芯片产业布局。这种聚焦主业的并购模式,有助于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新质生产力方向成为并购核心焦点。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与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部分企业因自身产业升级、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需求,纷纷将目光投向新兴领域,并购活动日趋频繁。目前,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已陆续出台并购重组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以并购重组为重要手段,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行业,推动产业链整合提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3月,我省上市公司卧龙地产收购龙能电力43.21%股权、卧龙储能80%股权、卧龙氢能51%股权和舜丰电力,并更名“卧龙新能”,由“地产+矿业”向风光储氢四大新能源板块战略转型。


跨境并购助力构建多元化供应链体系。据权威媒体报道,浙江省近五年共遭遇来自美国、欧盟、印度等36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摩擦案件1171起,涉案金额499.5亿美元,较上五年分别增长127%和353%,浙江长期以来是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最多的省份之一。与此同时,部分浙江企业聚焦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亟需优化国内外资源配置,推动低附加值环节向海外转移,加快形成全球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浙江不少出口型企业赴在东南亚、南美等地并购工厂,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稳步构建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把握机遇更需发挥浙商智慧,激发民营资本活力:


一是深耕产业逻辑,避免盲目跨界。杉杉股份从服装转型锂电池材料,是典型的并购转型案例,其成功在于围绕核心能力渐进式拓展。并购需以技术协同、市场互补为锚,警惕概念炒作陷阱。


二是借力区域生态,激活集群效应。发挥浙江“块状经济”特色,鼓励“链主”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区域产业链,如正泰集团带动乐清智能电气产业集群升级。


三是修炼整合内功,加强文化融合。跨境并购后管理能力决定成败。浙江不乏吉利并购沃尔沃等典型跨国并购案例,这些案例深刻印证,相较于单纯的财务控制,并购后对核心团队的保留赋能、对不同文化的包容融合也尤为重要。


潮起之江,势不可挡。浙江企业深耕“地瓜经济”沃土,通过并购重组,将根深扎本土,让产业藤蔓伸向全球。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这场由民营资本主导的并购浪潮,必将为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注入新动能,书写新时代浙商“敢为天下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