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省工信院 | 发布时间:2025-07-08 17:27:41
一、热点聚焦
截至6月11日,中国一汽、东风汽车、比亚迪、吉利、小鹏、领跑等17家国内车企密集发声,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额外承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主流车企以实际行动打响“反内卷”式竞争的“第一枪”。
二、锐评睿见
数据显示,国内车企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171.6天,与德系品牌(宝马、大众、奔驰)平均40.5天、丰田54.8天、美系品牌(通用、特斯拉、福特)60.5天有较大差距。过长的账期,会将市场竞争压力从整车向产业链上游环节传导,导致供应链资金紧张,加剧经营风险,不利于产业技术研发。
此前,比亚迪宣布对22款智驾版车型启动“限时一口价”,其中海豹07DM-i智驾版从15.58万元直降至10.28万元,降幅达34%。此番降价,直接冲击20万元以下市场,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等燃油车价格被迫下探至8万元区间。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量规模扩大,2023—2024年连续突破3000万辆。但汽车行业利润率却逐年下降,数据显示,2018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为7.3%,2024年滑落至4.3%,2025年一季度则进一步降至3.9%,汽车行业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2025年6月1日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将促使国内车企重新调整内部现金流模型,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维护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浙江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覆盖动力系统、底盘系统、通用件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2024年浙江汽车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976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全省规上工业的8.3%。“60天账期”有利于重塑供应链关系,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稳定现金流、降低融资成本、加大技术研发,为中国汽车业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从承诺“60天账期”到破局“价格战”,国内车企将在智能化时代中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反内卷”是中国汽车业的集体课题。国外车企如丰田汽车与供应商合作实施的JIT模式(准时制生产)为一种双赢选择,它不仅帮助丰田汽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为供应商带来稳定的订单、技术支持和品牌提升。
对国内车企而言,仍应重视产业链协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和稳定性,降低采购成本;坚持技术创新,加大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如固态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算法等,从而突破关键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全球市场历练,使国内车企技术符合欧美标准,从而提高海外销售量,争取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