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发展成果 / 智库观点
>文章详情

热点锐评|中美脑机接口竞赛进入关键阶段,中国半侵入式技术路线开辟医疗新路径

信息来源:省工信院 | 发布时间:2025-08-15 11:14:57

一、热点聚焦

7月1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室内,一场改变生命轨迹的手术正在紧张进行。医生团队在一位因车祸导致四肢瘫痪的患者大脑硬脑膜外精准植入微型设备,完成了中国西部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术后,患者成功实现脑控机械手,重获部分生活自主权。此次手术采用半侵入式技术,既保证对脑电信号的有效捕捉,又大幅降低手术风险,标志我国脑机接口临床应用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为我国现有300万至400万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二、锐评睿见

国际比拼:中美脑机接口技术竞赛正酣

在脑机接口领域,中美两国正展开一场静默技术较量。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启此领域相关研究,比中国早了近20年,然而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迎头赶上。

在技术路线区分上,美国以马斯克旗下公司Neuralink为代表,主攻侵入式技术路线,将电极直接植入脑组织以获得高质量信号,该公司于7月22日宣布成功完成P8、P9两台脑机芯片植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中国则探索出以“北脑一号”为代表的半侵入式技术路线,将设备置于硬脑膜外,降低手术风险。产业生态区分上,美国拥有Neuralink、Synchron等头部企业,资本投入雄厚,Neuralink于6月初宣布已完成了6.50亿美元的E轮融资,投前估值已达90亿美元。中国则呈现“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的双轮驱动模式,侵入式技术领域,阶梯医疗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半侵入式技术领域,“北脑一号”有望于2025年底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非侵入式技术领域,强脑科技等企业产品已实现量产。目前中美在脑机接口赛道几乎无代差,但中国在高精度电极、芯片及核心算法的技术积累上仍有提升空间。

政策赋能:中国脑机接口的战略布局

中国“脑计划”自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再次明确瞄准脑科学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脑机接口列入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国家级战略支持已成体系。7月初,国家药监局新发布的《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2025年第63号),明确提出“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公告强调将推进“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系统评价方法研究”,为产品上市开辟绿色通道。同时提出探索“附条件批准”机制,加速创新产品临床应用。在全体系政策支持下,中国脑机接口将持续高速发展,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中国脑机接口2024年的市场规模为32亿元,同比增长18.8%,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达55.8亿元,年化增长率达20%。

浙江路径:打造脑机接口创新及应用高地

脑机接口是浙江省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全省已集聚强脑科技、佳量医疗、柔灵科技等脑机接口领域科技企业120余家,拥有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在侵入式脑机接口硬件、非侵入式系统、脑机应用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7月18日,省科学技术厅在最新答复省政协提案的文件中(浙科提〔2025〕288号)提出,计划启动实施首批央地协同“类脑计算”国家项目,设立脑机科技重大专项,加速推进全省脑机接口领域战略布局。未来,浙江省可通过“医疗筑基、创新驱动、场景拓展”的三维路径,推动脑机接口产业从技术输出向生态构建跃升。

一是构建“研发—临床—制造”医疗闭环。依托省内三甲医院的临床资源,加速建立临床研究中心,重点攻关癫痫、渐冻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闭环治疗方案。利用医保政策优势,推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如脑电帽、智能外骨骼)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加速产品普及。

二是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以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核心,联合强脑科技等企业加速组建“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联合体”,聚焦柔性电极材料、微纳电极、脑信号解码算法等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围绕脑机交互术语、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应用伦理等领域,开展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预研和制定。

三是拓展“医疗+消费”的多元应用场景。医疗场景支持脑控外骨骼康复系统覆盖脑卒中、脊髓损伤、肢体残疾等患者群体,推动孤独症儿童脑功能增强训练等领域应用。消费场景推动脑控办公、娱乐游戏、驾驶安全监测、心理健康干预等领域应用。

美国乔治城大学神经科学教授马克西米利安·里森胡贝尔评价,中国在脑机接口技术上不仅可以追赶,还有竞争力,甚至还开始推动一些领域的进步。未来五年,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资本市场的强力助推以及临床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将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重塑人机交互边界,为百万患者重燃生命希望。